查看原文
其他

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到主线经济学

风灵之声 风灵 2018-12-25


文 风灵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发源于19世纪的奥地利维也纳,在其创始人门格尔与德国历史学派的方法论之争中得名。19世纪末,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与新古典经济学家共同发动了边际革命,将价值理论从客观价值论转为主观价值论,现代经济学由此而诞生。

 

然而,20世纪30年代之后,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逐步走上以“实证-经验主义”为特征的、形式化的道路,与主观主义经济学渐行渐远。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则始终坚持人的行为理论,并在米塞斯和哈耶克与计划经济的大辩论中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完善。20世纪下半叶,凯恩斯主义和计划经济相继失败,主张自由市场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则以哈耶克获得诺奖为契机,迎来了强劲的复兴。

 

哈耶克之后的奥派经济学家以柯兹纳、拉赫曼和罗斯巴德等人为代表,最新一代的领军人物则是彼得·贝奇(Peter J. Boettk)教授。他师从詹姆斯·布坎南,戈登·图洛克和唐·拉沃伊等大师,在乔治·梅森大学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后来又在米塞斯曾工作过的纽约大学与柯兹纳一起共事了8年。现在他是母校乔治·梅森大学的经济学和哲学的校级教授,同时主持哈耶克理论的高级研究项目,主编《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评论》。在哈耶克创办的朝圣山学会2016年年会上,贝奇当选为2016-2018年的学会主席。

 

贝奇坦承奥派经济学对他的持久影响:“从我上大学期间至今,奥地利经济学派,它的思想,它的历史人物,以及它在经济学专业和公共政策话语中的命运,一直都是我思想灵感的源泉,这在我所有的著作中无疑都是显而易见的。”

 

不过,贝奇并不从狭隘的视角看待奥派经济学,而是从更广阔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上理解它的精髓。他认为,现代经济学大体上已经迷失了方向,经济学家们应积极努力,让经济学教学和经济学活动重归正轨。奥派经济学传承的是正确的经济学思想,其历史渊源可上溯至十三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首先明确提出的一系列经济学命题,以及阿奎那之后的十五和十六世纪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的晚期经院哲学。为区别于新古典经济学为代表的主流经济学,贝奇借用肯尼斯·博尔丁(Kenneth Boulding)的说法,将这一传统称之为“主线经济学”(mainline economics)。

 

沿着这条主线经济学的历史发展脉络,我们看到了古典经济学派,包括苏格兰启蒙运动中的亚当·斯密和属于法国自由传统的让·巴普蒂斯特·萨伊和弗雷德里克·巴斯夏等;然后是早期的新古典学派,特别是奥地利学派的卡尔·门格尔,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和F.A.哈耶克;最后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当代发展,体现在阿曼·阿尔钦和哈罗德·德姆塞茨的产权经济学,道格拉斯·诺斯的新经济史,罗纳德·科斯的法和经济学,詹姆斯·布坎南和戈登·图洛克的公共选择经济学,奥利弗·威廉姆森和埃莉诺·奥斯特诺姆的治理经济学,以及伊斯雷尔·柯兹纳的市场过程经济学。这种经济学方向的核心思想是对商业社会有两个基本观点:(1)个人追求自身利益;(2)将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相结合的复杂社会秩序。

 

狭义的奥派经济学,或广义的主线经济学,不同的学者对具体问题可能有着大相径庭的观点,但如上所述,微观的方法论个人主义和宏观的自发秩序始终是其薪火相传的主旨。在主线经济学中,并不会假设的完全理性的个体与其他完全理性的个体在完全的市场里互动,而是认为人是在非常不完美的世界上运作的非常不完美的存在。合理的经济学推理通过关注交换和产生交换的制度,解释复杂的社会秩序是如何凭借价格和企业家的市场过程的帮助而出现。

 

“主线经济学”是与“主流”(mainstream economics)的经济学思想相对照的。主线的定义是指亚当·斯密以来的所共同坚持的一系列关于社会秩序的积极命题,而主流经济学是当前在专业精英中流行的社会学概念。主线经济学和主流经济学时常是吻合的,但有时也彼此偏离。正是在这些偏离的时刻,亟需主线经济学研究者以思想企业家精神(intellectual entrepreneurship)驱动的行为,夺回主流经济学的想象力,使这一学科重回正轨。


相关文章:

怎样理解“斯密的矛盾”

黄春兴:奥地利学派经济理论的学习架构

数学与数学的局限


点击阅读原文可阅读:怎样理解“斯密的矛盾”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